生老病死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后,工作中情绪波动的阈值越来越高。

想多年前我刚入职的时候,看到一个不太常见的疾病,会兴奋的拿个EXCEL仔细的记录细节以便后期归纳检索;见到一些困难的病人,也会不停的在内心里纠结感叹命运的无偿。

最近几年,说不清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还是老油条的自然修养,上班时除了能感受到疲倦外,其他都仿佛抽离了灵魂的机器人似的。

肿瘤PR(缓解)了,面无表情,PD(进展)了,毫无波澜。只有写报告遇到危急值了,或者做介入碰到并发症了,会稍微着点急。

日复一日的发报告、做介入已经占去了我绝大部分的精力,搞完工作后别说还想做下病例随访、赶赶科研进度,回家也只想靠在沙发上不动窝。这两年陆陆续续合作的科研项目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我也实在佩服那种自己天天忙得脚不沾地还能时刻保持精力Push自己组里的干电池的大佬。

体重开始直线上升,不可描述频率从按天变成现在的按月,现在连我对象都在怀疑我是不是不太行。

这还没到而立呢,怪不得天天自媒体上都在说生育率的问题,我草,就这个内卷强度……。

偶尔有个Spam评论的邮件提醒,登上博客来看看,晃眼上一篇日志还是一年前,总感叹物是人非。  

去年今天这个时候还会看看香港那边又有什么活动、推特上又有什么新动静;今年我只关心这两天别梯子挂了影响我用谷歌和chatgpt。

 
 
对象今天上午要去学会讲课,难得撒次娇,于是我昨晚帮她改PPT改到深夜,改到我自己满意了,抬眼一看时间,哦豁,明天上班要遭。

今早果然,闹钟三次都闹不起来我。不过这专业为数不多的好处,工作没那么着急,我直接放弃挣扎,躺到自然醒,早上十点姗姗来迟,倒杯水,顶着黑眼圈投入工作。

往常赶在deadline之前写各种本子,也会经常这么熬一下,往往这一天就是出错的高峰,电话都能被上级医生打到发烫。

今天,情况意外的好,虽然还是头重脚轻、眼睑下坠,但是一张张图片滑过去,思绪和逻辑倒是非常清晰。

两小时工作,就临近午餐时间,工作任务倒给我处理的七七八八了,没让病人催,也没让值班医生催,也没让上级医生审核拒签、退回重改的报告,甚至还抽空处理了两个手术会诊。

 

由于来得晚,就不午休了,中午接着干活。到了又困又饿的时候,想着早点搞完回家躺着,一口气吊到晚上七点,看到马上就要完成,打字速度越来越快。

放射学界的顶刊《Radiology》曾有一篇文章(doi.org/10.1148/radiol.2017170555)科主任例会还组织学习,每每到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漏诊误诊。

 

倒数第二个病人,心血管内科一区住院患者,主诉胸痛数小时,既往史简单三个字母:ACS,一个肺部CT平扫。

用鼠标把片子从头拉倒尾,快速晃完准备收工:支气管炎、心脏增大、冠脉硬化、心包积液。

正把诊断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呢,想着再过一遍放心,于是又把图像从尾拉到头:

 

看到死亡之征,立刻坐直了,填报了危急值,CALL到上级医生和开单医生。再一看,哪是心包积液,分明是心包积血。

A型夹层将破。管床医生要赶回医院了,心外科要紧急加班了,病人要出大钱了,我却带点轻松愉快加自豪。

病人也许不知道救他一命的是谁,管床医生也许不会想他的职业生涯差点蒙上污点,我也没想一旦这个病人平扫漏过去自己会有多大责任;

但当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时,这给了我极大的、时至今日为数不多的日常工作还能给我带来支撑职业荣誉的满足与自豪。

 

然后昏昏欲睡一扫而空,头不晕了,眼睁开了,肚子不饿了,准备完成最后一个病人后,回家跟对象的再次嘚瑟下。

 

最后一个病人,消化内科二区住院患者,主诉腹痛一周,既往肝癌术后。十分钟前的一个全腹部CT平扫。

一看肝左叶切了一半,吻合口区又长个肿块,妥了,诊断明确了,马上可以下班了。

 

正内心愉悦、噼里啪啦打字呢,想想再看一遍保险点,又看到这病人腹主动脉出来的血管怎么都毛毛的。  

哎,做好人做到底,叫他再来补个增强CT吧,延迟下班一小时,做完增强一看,好家伙,腹主动脉伸出来的分支全都有问题,肠系膜上动脉几乎闭了,腹痛病因找到了,麻溜转血管外科吧。

 
 
 
这职业偶尔也能让我自嗨呢,我还是挺喜欢这份工作的。

今日份的小自豪,小确幸,想着既然都加班这么久了,干脆落笔记录下

   

附注:
就在写完准备 deploy 时看到手麻系统中已经安排了一台全弓置换术,晚上11点开台,这怕是不到明天中午都出不来了吧,外科医生真“惨”。